Chloe(蔻依)来自于法国巴黎的时尚品牌,诞生于1952年,其品牌创造出了简洁美观、可穿性强的现代成衣理念,是巴黎高级成衣界的变色龙,一直保持着法兰西风格的色彩特征和优雅情调。 网站服务 CHLOE品牌是巴黎高级成衣界的变色龙,它虽相当频繁地聘用各国名师,但品牌的风格框架并未因设计师的更迭而改变,一直保持着法兰西风格的色彩特征和优雅情调。其所聘设计师的个性投入,加上CHLOE生产经营体系的保证使CHLOE品牌风格保持与时代潮流同步。 法国浪漫的放松,休闲典雅,花卉图案的轻纱,轻轻地流线的衣服已成为珂洛艾伊(Chloe)的象征,女性的风格。 Chloe诞生时只有女装,目前已经发展到包括皮包、饰品、鞋子、眼镜、香水系列。Chloe完美呈现法式优雅、自信和女性魅力,其产品都有着独特的造型,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不同的风格。展开+
www.chloe.com - 2025-07-29 - 收藏 点击查看
1952年,蔻依 (Chloe) 诞生于一个新思潮冲击旧传统的战后时代,传统的时装观念禁受不起新世代设计师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蔻依 (Chloe) 的2位创始人Jacques和Gaby 就是这些勇敢的挑战者之一。凭藉两人对女性时装的新见解以及敏感度,扭转了五十年代初法国女装的僵化古板风格,创造了蔻依 (Chloe) 强调女性曲线,柔和浪漫,并带有一点挑战精神的摩登法国时装。 企业发展 1963年,蔻依 (Chloe) 聘任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为品牌总设计师。Karl Lagerfeld不负所望,延续蔻依 (Chloe) 的浪漫轻柔风格,并发扬蔻依 (Chloe) 的品牌精髓。轻纱上的花卉图案 (Gauzy Floral Prints)、轻柔飘逸的衣衫线条,均成为 Karl Lagerfeld 的创造的蔻依 (Chloe) 标志风格,为浪漫波希米亚精神下了一个具体定义。蔻依 (Chloe) 的波希米亚形象成为70年代最流行的穿衣风格之一,Karl Lagerfeld 也从此奠定其时装大师地位。 蔻依 (Chloe) 在1974年初推出同名香水,并卖个满堂红。至今仍是世上销量最佳的香水之一。Chloe的成功,惹来瑞士时装集团Richemont的兴趣,且于1985年从两位创办人手中收购过来。 80年代末期,蔻依 (Chloe) 由马丁·斯特本 (Martine Sitbon) 掌舵。马丁·斯特本 (Martine Sitbon) 1951年出生于北非的卡萨布兰卡,10岁时来到巴黎,后专门学习高级时装的制作。她曾在国外旅行七年,先后去过香港、墨西哥、印度等地,印度对她的影响很大。马丁·斯特本 (Martine Sitbon) 的特点是常常异想天开地给传统服装配上出人意料的面料,为蔻依 (Chloe) 延续了梦幻元素。 1992年,卡尔·拉格菲尔德 (Karl Lagerfeld) 回巢蔻依 (Chloe) 再度出掌创作总监,再次带来惊喜,为蔻依 (Chloe) 女装渗入不少嬉皮士的创新元素。 1997年,Karl Lagerfeld再度离开,Beatles成员Paul McCartney的千金英国才女斯特拉·麦卡特尼 (Stella McCartney) 继任创作总监。斯特拉·麦卡特尼 (Stella McCartney) 当年仅26岁,能担任蔻依 (Chloe) 总舵手,并不因她是名人之后,而是她的确才华横溢。她喜爱运用丰富的想像力,来替线条修长、布料轻逸的成熟衣服加添一点玩味。例如,她曾将水果印花、裸女绣花或动物图案放在裙摆或上装。在轻纱罗布掩映下,令衣裙看起来更活泼性感。斯特拉·麦卡特尼 (Stella McCartney) 任Chloe设计总监期间,不断为蔻依 (Chloe) 加入新元素,并在2000年为蔻依 (Chloe) 设计了副线品牌“See by Chloe”。新的系列比主线更年轻活泼,更加充满时尚感,它将Chloe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推上新高峰。 2001年,Stella的助手菲比·菲罗 (Phoebe Philo) 接任创作总监。她延续Stella浪漫及华丽的设计精神,以轻逸、年青、活泼再加三分怀旧为品牌风格。菲比·费洛出生于英国,她的设计不失巴黎时装的高雅韵味,更富有英伦风格。在她天马行空的创意下,蔻依 (Chloe) 时装宽松飘逸,尽现女性的柔美。由于成就突出,她在2004年获得了英国“年度设计师”大奖。2006年菲比·菲罗 (Phoebe Philo) 设计的Chloe春夏系列,经典的三角裙、菊花蕾丝花边的薄纱裙…令Chloe看起来犹如60年代电影中的俏丽女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