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综合其它 » 政府组织 订阅RssFeed

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赣州市人民政府

赣州市辖赣县区、章贡区、南康区3个市辖区,以及大余、上犹、崇义、信丰、定南、全南、安远、宁都、于都、兴国、会昌、石城、寻乌13个县,代管瑞金、龙南2 个县级市,共18个县级政区。全市有9个街道办事处、144 个镇、140 个乡(含民族乡 1 个),496 个居民委员会、3461 个村民委员会。备案单位名称备案单位类型备案编号备案审核时间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机关赣ICP备12000885号-32021-02-09

www.ganzhou.gov.cn - 2023-01-16 - 收藏 点击查看

洛阳市人民政府

洛阳资讯 政务公开 公共服务 政民互动 魅力洛阳 数据洛阳备案单位名称备案单位类型备案编号备案审核时间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府机关豫ICP备17048636号-52022-03-11

www.ly.gov.cn - 2023-01-16 - 收藏 点击查看

大荔县人民政府

大荔,古称同州,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最开阔地带,辖15个镇、2个街道,272个行政村、26个社区,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总人口592888人,是渭南市第一面积大县、第四人口大县,是陕西的东大门,渭南副中心城市。先后荣获“中国枣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30多项,是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城市之一。2017年,大荔科技产业园区升级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大荔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距今约二十万年前,大荔猿人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自春秋时代起,大荔便设州建府。境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魏长城遗址、唐金龙高塔,宋岱祠岑楼、清丰图义仓等文物古迹历史厚重。同州梆子、碗碗腔斐声中外,大荔面花、同朝皮影等13项传统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带把肘子、蜜汁轱辘等百余种风味小吃特色独具,享誉全国。隋文帝杨坚等4位皇帝、救时宰相阎敬铭等15位宰相、信武将军张齐等42位将军,以及原教育部长张奚若、铁人王进喜、速算大师史丰收等名人,让大荔历史更富传奇。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大荔县人民政府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陕ICP备05008732号-1 审核时间:2020-08-31

www.dalisn.gov.cn - 2023-01-16 - 收藏 点击查看

盐城市盐都区人民政府

盐都,位于盐城西南片区,是全市经济、文化、教育中心。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因盐置县,始称盐渎,2004年撤县设区,至今已有2100多年建政史,是清初大书法家宋曹、“苏北鲁迅”宋泽夫、“中共一支笔”胡乔木、国民党元老郝柏村、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等名人的故乡。盐都现辖8个镇、4个街道,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和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总面积10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0.65万。沈海等三条高速公路贯穿盐都全境;南洋国际机场可直达首尔、北京、台北、深圳、广州等30多个城市;盐通等高铁的开通,让盐都更快深融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盐都区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国家级生态区和苏北唯一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2020年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获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估第一等次,绿色生态成为美丽盐都最鲜明的底色。2021年,盐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能耗双控、能源保供、台风汛情等多重考验,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开局。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2.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52亿元,10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中国盐都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苏ICP备05016149号-1 审核时间:2017-08-10

www.yandu.gov.cn - 2023-01-16 - 收藏 点击查看

汝州市人民政府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因北汝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辖21个乡镇街道、459个行政村,是平顶山市下辖的县级市。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先后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全省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市、全省水生态文明城市、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市、首批省级森林城市。历史源远流长。汝州是历代郡州治所,从公元606年的隋朝设立汝州以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现有风穴寺及塔林、汝州学宫、法行寺塔、张公巷窑址、严和店窑址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出土于汝州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全国64件不可出国(境)展出文物之一,也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大的一幅陶画。原产于汝州的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瓷之首,素有“似玉非玉而胜玉”美誉,宋徽宗曾题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古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汝州市人民政府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豫ICP备12009804号-1 审核时间:2022-07-05

www.ruzhou.gov.cn - 2023-01-16 - 收藏 点击查看

云和县政府门户网站

云和县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地处浙西南,居瓯江上游,是丽水市地理中心,自古被喻为“洞宫福地”。县域总面积989.6平方公里,辖4街道3镇3乡、71个行政村、15个社区,户籍人口11.38万、常住人口12.92万。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9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29.88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1103元、24555元。云和是“山水之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赋予云和集“山水林田湖”于一体的独特资源,境内有海拔千米以上山峰184座、水域38.7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1.5%,云和梯田被誉为“中国最美梯田”、被美国CNN评为中国最美的40个景点之一,并在2020年顺利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评审,正式列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仙宫湖是浙江省第三大人工湖,仙宫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云和综合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全域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是丽水市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第一个省“无违建县”,入选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好山、好水、好空气”也孕育了高品质的有机农产品,云和雪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中华名果”,“云和雪梨酒”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铜质奖章;云和黑木耳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云和湖有机鱼是浙江省第二大有机鱼品牌。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中国云和”政府门户网站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浙ICP备07000423号-1 审核时间:2016-09-13

www.yunhe.gov.cn - 2023-01-16 - 收藏 点击查看

林州市人民政府

林州,河南省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四有书记”谷文昌的故乡。全市面积2046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辖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1747个自然村,1994年设市。  林州是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故乡。八百里太行把风光最秀美的一段留给了林州,林虑山被誉为“北雄风光最胜处”,太行大峡谷更是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共同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境内拥有世界一流、亚洲第一的滑翔伞运动基地,有千古之谜猪叫石、三九严寒桃花开的桃花谷。同时,林州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境内目前仍存有赵南长城、东周贵族墓群、隆虑古城址等文化历史遗迹,是中原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三重文化交汇处。林州又是太行革命老区,八路军一二九师指挥部曾设在任村镇西坡村。经过20余年的精心打造,林州已成为了“有山有水有精神”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胜地,形成了以源远流长的儒、释、道历史文化为内涵,集野营观光、休闲养生、滑翔攀岩、绘画写生、科考探险、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国字号”旅游品牌达25个。集雄、奇、峻、美于一体的自然山水风光,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被韩国观光协会评为“韩国游客最喜欢的中国名山”。现在,以红旗渠为代表的红色教育游、以太行大峡谷为龙头的绿色生态游和以国际滑翔基地为主导的蓝天翱翔游,“红、绿、蓝”三色旅游交相辉映,令国内外游客近悦远来,流连忘返。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红旗渠网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豫ICP备2021024383号-1 审核时间:2021-09-02

www.linzhou.gov.cn - 2023-01-16 - 收藏 点击查看

印江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梵净山西麓,全县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391.38公顷。辖1个乡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共357个村民委员会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3141个村民小组。2021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44.54万人,同比增长0.2%。主要矿藏有锰、煤、硅、镁、花岗岩、硫铁矿、重晶石等,森林覆盖率68.37%。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唐武德三年(620)境内设思王县,唐开元四年(716)增设思邛县。北宋政和八年(1118)思邛县改思堡,宣和三年(1122)思王县改朗水峒,均于南宋绍兴元年(1131)隶属思州。元至元八年(1271)思堡改设思邛江长官司,二十八年(1291)增设厥册蛮夷长官司;至正四年(1344),思邛江长官司、厥册蛮夷长官司、朗水峒隶属思州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思邛江长官司、厥册蛮夷长官司和朗水峒改隶思南宣慰司;明洪武十年(1377),朗水峒改设朗溪蛮夷长官司;洪武十一年(1378)厥册蛮夷长官司并入朗溪蛮夷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朗溪蛮夷长官司改隶乌罗府,思邛江蛮夷长官司改隶思南府。明弘治七年(1494)废思邛江蛮夷长官司,建印江县,隶属思南府。清道光十年(1830),朗溪蛮夷长官司并入印江县。民国二年(1913),隶贵州省黔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废黔东道,由省直管;民国二十四年(1935)至1950年,先后隶贵州省第六行政区、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黔东南师管区。1950年成立印江县人民政府,隶铜仁行政公署;1986年撤销印江县,以原有建置设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内陆对外开放县;1998年被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为革命老区;2004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示范县”;2008年被贵州省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2010年被中国茶科学所、茶学会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2011年12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书法”,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2012年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 “中国长寿之乡”;2016年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黔ICP备16005565号-1 审核时间:2022-07-15

www.yinjiang.gov.cn - 2023-01-16 - 收藏 点击查看

沭阳县人民政府

沭阳县是江苏三个省直管试点县之一,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简称沭,地处徐州、连云港、淮安、宿迁四市结合部,属鲁南丘陵与江淮平原过渡带。沭阳素以改革创新闻名全国,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沭阳速度”和沭阳经验。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连续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连续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县。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苏北唯一一家落户县级城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2.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2.01亿元。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花乡沭阳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苏ICP备09084507号-1 审核时间:2021-06-15

www.shuyang.gov.cn - 2023-01-16 - 收藏 点击查看

桃江县人民政府网站

桃江,地处湘中偏北、洞庭尾闾(资江中下游)。自秦置县,因境内桃花江得名。总面积2068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人口89万,素有“美人窝” “屈原第二故乡” “楠竹之乡” “茶叶之乡” “建材之乡”等美誉。桃江人杰地灵。女娲补天传说、屈原天问遗址、“国保” 春秋古越墓群、浮邱山千年银杏群,见证了人文历史的久远;“马迹塘故事” “胡呐喊” “地花鼓” “五道茶”,诠释了桃江民俗文化的厚重。三国老将黄忠、明末重臣郭都贤、清朝名儒肖大猷等历代名流彪炳史册;夏曦、夏思痛、张子清、张昆弟等革命先驱功勋卓绝;文坛才子莫应丰,国画大师高希舜、胡念祖,共和国院士丁夏畦、夏家辉、文伏波,7名将军、8名高校校长、800多名专家教授、290多名飞行员、遍布全国的桃花江美女,尽显英才辈出的人文底蕴。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桃江县信息中心 主体性质:事业单位 备案证号:湘ICP备14002135号-1 审核时间:2020-01-20

www.taojiang.gov.cn - 2023-01-16 - 收藏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