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河县地处皖东北淮河中下游,因境内淮、浍、漴、潼、沱五水汇聚而得名。全县总面积1428.5686平方公里,人口70万,辖14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城南工业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216个村(居)。 历史悠久。唐代名为古虹,宋朝始称五河,至今九百余载。境内曾出土全国最完整的十万年前淮河古菱齿象化石,有多处石器时代遗址,霸王城、皇墩庙、汉王台、严小姐墓古韵犹存。民歌《摘石榴》获南宁国际民歌节金奖,以其为代表的五河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顺河街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街;严氏墓2013年晋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区位优越。处于长三角边缘,是安徽省东向发展的23个县(区)之一,也是蚌埠市唯一毗邻苏浙地区的县。蚌宁高速公路在沫河口镇设有出入口,徐明高速出入口设在县城西侧。境内淮河横贯东西,104国道纵贯南北,306省道、304省道与怀洪新河并行。 风光秀美。大巩山省级森林公园群山环绕,绿树成荫,森林覆盖率达80%,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着力打造“两山三湖一水库”(即大巩山、浮山,沱湖、香涧湖、天井湖,樵子涧水库)旅游风景区。以沱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湿地,鱼蟹竞游,鸟类翩飞。县城四面环水,城中河水潺绕,水在城中,城在水间,素有“皖北水乡”之称,是“国家园林县城”。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亿元、增长4.2%,财政收入18.7亿元、增长10.2%,规上工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4.5%,服务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展开+
www.wuhe.gov.cn - 2025-07-04 - 收藏 点击查看
“中国蓬莱”政府网是在蓬莱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关心、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政府门户网站,于2000年正式开通,2003年1月第一次改版,2005年10月第二次全新改版,为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功能,2012年12月再次全新改版。“中国蓬莱”政府网坚持以努力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以“为民、便民、利民”为宗旨,定位于市委、市政府的网上办事平台、宣传舆论媒体和电子资料库三大职能。网站的职能“中国蓬莱”政府网国产化应用平台项目曾列入国家863计划,并赴京参加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平台软硬件完全采用国内产品,其中“银河麒麟”服务器操作系统完全由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发,属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蓬莱”政府网是蓬莱市政府各部门在互联网上发布权威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总平台,是政府各部门与公众联络和交流的总窗口。“中国蓬莱”政府网着力体现“高效”、“透明”和“亲民”特色:信息平台--为您提供最新的蓬莱信息和政务动态;政务平台--为您第一时间发布政府重大决策和市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及权威信息;办事平台--为市民、企业提供办事指南和相关信息查询等一体化服务;服务平台--为您提供与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各类公共服务和实用信息查询;互动平台--市长信箱、网上民声、在线咨询与投诉为您提供与政府互动渠道;导航链接--为您提供政府各部门网站、各县市区政府网站和常用热门网站导航链接。“中国蓬莱”政府网由蓬莱市网络宣传办公室管理与维护。欢迎您的光临,并欢迎您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展开+
penglai.gov.cn - 2025-07-04 - 收藏 点击查看
关于我们永城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地处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河南省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全市总面积2020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人,下辖29个乡镇。1996年10月撤县设市,2011年6月被省确定为10个直管试点县(市)之一,2014年初被省全面直管。2009年以来,连续6年跨入中国百强县(市)行列,2014年位居第87位。201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12.3亿元,增长10%。境内财政总收入67.67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77亿元,居全省第3位、直管县(市)第2位,增长14%。各项指标攀升较快,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发展势头持续向好。相继被评为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生态宜居城市、中国幸福感城市、国家园林城、国家卫生城、全国文明城资格提名城市、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市)、中华诗词之乡、中国书法之乡等荣誉称号。永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矿产丰富、经济发达,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一个“三化”协调发展之城、文化底蕴厚重之城、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和谐幸福之城。永城有五张城市名片,享誉国内外。汉兴之地。永城是汉文化的发祥地。秦末,汉高祖刘邦义释刑徒,斩蛇起义,以永城芒砀山为根据地,开创了大汉王朝四百年帝业。汉人、汉字、汉文化由此而兴,在此昌盛。能源之都。永城矿产资源丰富,地下储煤面积1216平方公里,可开采储量50.45亿吨,是全国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同时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之一。现有永煤、神火两大中国500强企业,8对矿井投入使用,年产原煤2300万吨。面粉之城。永城是全国粮油百强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小麦产量常年稳定在18亿斤以上,面粉加工企业有5大集团142家,年加工面粉60亿斤,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2005年10月被授予“中国面粉城”称号,连续成功举办七届中国(永城)面粉食品博览会。生态之市。永城是河南省最早启动生态市建设的县级市。目前,城区绿化总面积达1480公顷,绿化覆盖面积1862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4.8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55平方米。长寿之乡。全市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七以上,8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37%。被中国老年学学会评为“中国长寿之乡”。展开+
ycs.gov.cn - 2025-07-04 - 收藏 点击查看
裕安简介裕安源自六安古县,是1999年12月随六安地区撤地设市后成立的新区,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大别山北麓,六安市区以西,东接金安,北接寿县,南接霍山、金寨,距省会合肥70公里。全区总面积1926平方公里,山区、岗区、湾畈各占1/3,辖19个乡镇、3个街道、26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21个社区。全区总人口100万,是个典型的人口大区、农业大区。淠河、汲河贯穿全境,著名的淠史杭水利枢纽工程座落在我区,上游有佛子岭、响洪甸等“五大水库”,全区地势南高北低,有8个省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重点乡镇,易旱易涝,自然灾害频繁。裕安区,1999年12月撤销原县级六安市分设。辖19个乡镇、3个街道,263个村,面积1926平方公里,人口92.76万。 境内公路四通八达,形成以312、105、206国道为主骨架,以六安通往各县区的快速通道为支线,连接城镇、辐射乡村的公路交通网络。312国道六(安)叶(集)段改建工程,在国家先期没有投入的情况下,发动沿线45万干群齐上阵,一举完成路基土方工程,赢得了国家和省的支持,建成了71公里长的一级专用线。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426公里,公路密度47公里/百平方公里。除部分山区外,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宁(南京)西(安)铁路、合(肥)九(江)铁路穿越市境,境内设客货中间站6个。市区距合肥骆岗机场70余公里,空运较为便捷。境内有7条较大河流,水运通航里程1029公里,常年可通航50—100吨级轮驳船。公路客运开通跨省班线149条,跨市班504条,跨县班线316条。 2003年,客运量6958万人,客运周转量455056万人公里;货运量4965万吨,货运周转量383776万吨公里.展开+
yuan.gov.cn - 2025-07-04 - 收藏 点击查看
会计百科是一个专注会计领域的中文财会金融知识性百科全书网站,收录了会计相关的海量词条,专注分享有关会计、财务、税务、审计、金融、人物、机构、考试等会计财经相关知识,是你学习会计知识的优选平台。展开+
baike.kuaiji.com - 2025-07-04 - 收藏 点击查看
兴平简介兴平人杰地灵,物阜民丰,总面积507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人。古时,这里曾是周、秦、汉、唐四个王朝的京畿之地,今天,这里处于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圈,是陕西省3个县级市之一,称得上人文之都、工业重镇、食品基地、旅游胜地。兴平是人文之都,历史上曾因兴平军讨伐“安史之乱”有功,始称兴平县。也是因为这里英杰辈出,文臣武将,光耀史册,西汉云中太守魏尚、飞将军李广、东汉战将马援、经学家马融、史学家班昭、三国战将马超、西晋十六国时织回文璇玑图的女诗人苏若兰等历史名人就出生在这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兴平是工业重镇,是国家“一五”、“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境内有115厂、408厂、兴化集团等中省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形成了装备制造、化工、食品加工、新兴纺织四大支柱产业,工业基础十分雄厚。兴平是食品基地,素有“关中白菜心”、“平原米粮仓”和“辣蒜之乡”的美称,是全国大型商品粮基地市(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市(县)、陕西省畜牧十强市(县),先后有新加坡丰益国际、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和台湾康师傅集团、鲁洲集团等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入驻发展。兴平是旅游胜地,境内文物古迹210处6548件,国宝文物14件。城东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长眠之地——茂陵,是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陵园。城西有中国四大美女唐杨贵妃墓,并以其“青冢留香、诗碑放彩”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咸阳市委、市政府把兴平作为全市的重要增长极来打造,启动实施了主城区西扩战略和咸兴工业走廊建设,着力推进咸兴一体化发展。我们抢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立足工业基础雄厚、县级市城市品牌和地处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圈区位的三大优势,着力做好工业规模扩张、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兴平四篇文章,全市经济发展实现新的跨越。2014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82.77亿元,增长11.1%;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354.12亿元,增长18.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4.05亿元,增长17.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5.13亿元,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41亿元,增长14.8%;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33600元和10936元,增长11.2%和13%。兴平境内,唐代以前设过槐里、茂陵、平陵、始平、金城县,因史料缺乏,域界无考。唐时县境在渭河南北,以北为主。其邻县是:南为盩庢(周至)、鄠(户)县,西为武功县,北为醴(礼)泉县,西北为乾县,东为咸阳县。五代十国时期,县境及邻县与唐时相同。宋代除南为终南县、鄠县外,其他仍同上述。元、明以后,境域无多大变化。清乾隆元年(1735),县境东西长75里,南北宽60里,其八至是:东至咸阳县界马跑泉25里,东南至咸阳县界麻头30里,南至周至县马村35里,西南至武功县界薛固村45里,西至武功县东扶风(今武功县长宁镇)50里,西北至礼泉县界高家庄30里,北至礼泉县界安村铺35里,东北至咸阳县界夏家寨22里。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县境东西长70里,南北宽60里。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8月,划兴平渭河以南的富仁乡、宋滩乡归周至、户县管辖。1965年2月,划礼泉县史德公社上堡大队137户归属兴平县管辖,改称新堡子大队。现今兴平县境之四至,南以渭河为界,隔河与周至县富仁乡相望;北到店张镇窑上村北段,与礼泉县骏马乡、尚寨子乡相邻;东至田阜乡段家村与秦都区尹家相接;西至桑镇苟家坡村、赵村乡址坊头村,与武功县薛固乡西崆峒、长宁镇相连。全境东西长28.82公里,南北宽22.95公里。总面积507.43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0.24%,占咸阳市总面积的4.97%。展开+
snxingping.gov.cn - 2025-07-04 - 收藏 点击查看
波奇宠物网是属于宠物爱好者的综合型网站.这里是宠物猫,宠物狗等宠物爱好者们的集中地.也是包含宠物商城和宠物百科的专业网站.选择波奇宠物网,健康宠物生活从波奇开始。展开+
平安宜昌网简介职能(一)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关于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指导、检查、监督全省公安工作。(二)组织指导侦查工作,协调处置重大案件、治安事故和骚乱事件。(三)指导、监督全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危害社会治安秩序行为,依法管理户口、居民身份证、枪支弹药、危险物品和特种行业等工作。(四)依法管理国籍、口岸边防检查工作,组织指导出境、入境和外国人在省内居留、旅行的有关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边防治安管理工作。(五)组织实施消防管理及监督,协助各级政府落实消防法规的各项措施。(六)指导、监督全省公安机关维护道路交通安全、交通秩序以及机动车辆、驾驶员管理工作。(七)指导、监督全省公安机关对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治安保卫工作以及群众性治安保卫组织的治安防范工作。(八)指导、监督全省公安机关对社会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监察工作。(九)指导、监督全省公安机关依法承担的执行刑罚和监督、考察工作;指导、监督全省看守所、拘留所、强制戒毒所、收容教育所等管理工作。管理省看守所。(十)指导、监督全省劳动教养、犯罪少年收容教养、收容教育的审批工作。(十一)指导、监督全省禁毒缉毒工作。(十二)组织实施全省公安科学技术工作;规划公安信息技术和刑事技术等建设,负责全省公安科学技术及社会公共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十三)研究制定并指导监督全省公安机关装备、被装配备和经费等警务保障标准、制度及其落实。(十四)承办公安部组织开展的同外国、国际刑警组织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警方的交往与业务合作。(十五)领导全省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对武警部队执行公安任务及相关业务建设实施领导和指挥。(十六)制定全省公安机关人员培训、公安教育及公安宣传的方针和措施,检查监督落实情况;按规定权限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等工作以及管理和协管干部。(十七)制定全省公安队伍监督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按规定权限实施对干部的监督;组织、指导并实施警务督察工作;查处或督办重大违纪案件。(十八)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展开+
yc.hbgat.gov.cn - 2025-07-04 - 收藏 点击查看
赣榆概况赣榆地处苏鲁交界的黄海之滨、海州湾畔,全区总面积1514平方千米,辖15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427个行政村、42个社区,人口118万。境内山区、平原、沿海各占1/3,自西向东梯次布局。同时,赣榆拥有108万亩浅海域和62.5公里黄金海岸线,享有“黄海明珠”和“江苏北大门”等美誉。近年来,赣榆区围绕建设“实力赣榆、生态赣榆、和安赣榆”三大目标,按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抢抓江苏沿海开发、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创新型城市试点等国家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地做大港口、做强产业、做优城市,港口、产业、城市三大板块加快突破、强势崛起,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0亿元,增长12.5%;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51.2亿元,增长23.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2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9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0元,分别增长10.4%和12.5%。近年来,赣榆成功创建江苏省园林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县城和省级生态区,实现了省级层面“四城同创”工作的圆满收官;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2014年7月9日,赣榆撤县设区,正式迈进融入主城、跨越发展的历史新阶段。赣榆是历史悠久的徐福故里赣榆是著名的徐福故里,中国徐福文化的发源地。徐福,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金山镇)人。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徐福受秦始皇之令,率童男童女三千人东渡瀛洲,为皇帝寻找长生不老药。瀛洲就是现在的日本。据《日本国史略》提到:“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在一定意义上讲,徐福,不仅是人类驾驭海洋的历史第一人,也是开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第一人。至今,在日本的歌山县仍有以秦为姓的日本人,有些人家的家门口仍然刻着“秦”字。在赣榆北部金山镇徐福村有一座徐福祠,每年都有大量中外游客前去祭拜和参观。近年来,国内外对徐福文化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徐福学术研究、祭祀等文化活动连连举办,徐福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目前,赣榆已经成功举办了九届徐福文化节,取得很好的效果,徐福文化已成为赣榆对外交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赣榆港是中国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港区赣榆北部沿海有20.3公里基岩地质海岸,水深泥少、气候适中,建港条件十分优越。2009年编制的《连云港港总体规划》,将赣榆港定位为连云港港重要组成部分和北翼的主要港区。根据规划要求和临港产业发展需要,我区于2010年8月19日启动赣榆港建设,一期工程建成防波堤6350米、航道工程8公里、3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和1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2012年底,港口开港运营,结束了赣榆有海无港的历史,2013年实现货物吞吐量500万吨。2014年,赣榆港区投资35亿元,建成10万吨级航道、2平方公里配套堆场,并开通集装箱直航干线,全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集装箱运量达到3万标箱,有效推动了临港产业发展。赣榆是苏鲁交界产业高地。围绕打造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百亿特色产业“双千双百”目标,按照“临港产业做规模,海洋产业做特色,新兴产业做品牌”的思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全面推动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以四大工业园区为载体,以石油化工、钢铁机械及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四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支撑体系。2014年,全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302亿元,增长20%;规模工业应税销售收入436亿元,增长14.1%;规模工业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33家、总量达412家。新海石化、镔鑫钢铁分别实现产值240亿元、208亿元,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第198位、第223位。赣榆是黄海之滨宜居城区近年来,赣榆按照“突破新城精塑形象、改造老城提升功能、扮靓村镇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新城、老城、小城镇“三城联动”、协同发展。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3万。依托滨海优势,主攻“一岛一城一海湾”开发,全力构建滨海带状组团大城市格局,开启“激情蓝色、乘风扬帆”的崭新城市篇章。一岛,即秦山岛,位于赣榆新城东8.8公里海面,2011年入选首批开发无人岛名录。重点实施山体防护、植被恢复、环岛路建设,精心构建人文景观,同步推进配套服务中心、消防设施等基础配套工程,2015年实现全天候登岛旅游目标。一城,即滨海新城,通过新城、琴岛天籁片区等组团建设,构建集滨海居住、商业休闲、商务旅游、行政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一海湾,即海州湾区,通过实施海州湾片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体系建设,精心打造韩口港、朱蓬口两大旅游组团,积极策划一批高水平的旅游项目,使赣榆以真正的海洋城市面貌从沿海地区脱颖而出,成为以秦汉文化为底,以海洋文化为韵,集海岛观光、休闲养生、避暑度假、海上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旅游目的地。赣榆是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富民增收目标,依托四季田园现代农业园、海州湾现代渔业园、黑林特色水果产业园、夹谷山休闲观光农业园、蓝湾现代渔业园五大园区,大力发展生态蔬果、花卉苗木、水产品养殖等现代高效农业,扎实推动农业组织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打造港城的“菜篮子”和“后花园”。目前,赣榆初步形成“东有设施渔业、西有生态夹古、南有四季田园、北有花果桃莓”的生态农业格局,建成了蓝莓、猕猴桃、大樱桃、黄桃等4个万亩基地。海参、大菱鲆、南美对虾等高档海产品畅销南北,“水中参”泥鳅、雅仕蔬菜、沃田“蓝宝宝”蓝莓、“依顿”猕猴桃等品牌响亮国内外。每年举办厉庄樱桃节、石桥苹果节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内外游客观光休闲、体验农桑。2014年,全区水产品总量47.2万吨,农产品出口1.1亿美元,位居全省前列。今年1月上旬,我区成功创建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跻身308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方阵。3月中旬,沃田农业成功上市,成为连云港市第一家获准挂牌“新三板”上市的农业类企业、国内首家蓝莓行业上市公司。展开+
ganyu.gov.cn - 2025-07-04 - 收藏 点击查看
关于我们“中国温岭”网站是温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网站由温岭市人民政府主办,温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是温岭市镇、街道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总平台,是全市镇、街道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网站群的总枢纽。网站的建设目标是努力成为“展示温岭风采的窗口、联系中外朋友的纽带、沟通干群心灵的桥梁、发布政务信息的平台、提供网上办事的渠道”。目前,该网站主要致力于以下功能的建设:1、扩大对外宣传:发布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各类信息,展示温岭形象,为建设实力温岭、活力温岭、魅力温岭、和谐温岭提供舆论支持;2、服务温岭经济:紧贴经济建设主战场,展示温岭日臻完善的投资环境,提供招商引资项目查询,提升温岭企业和温岭产品的知名度,促进电子商务的开展,为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搭建平台;3、提供便民服务: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推行政务公开。公开政策规定和办事指南,提高办事效率;在线接收建议、咨询和投诉,开设市长信箱、网上论坛、网上调查,拉近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4、提供网上办事:针对公民和企业开设了网上办事栏目,可以进行网上受理、网上查询、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状态查询、表格下载,并按照用户对象的生命周期对办事事项进行分类,提供相关政策和服务。5、成为“百科全书”:搜集整理温岭历史、文化、地理、科技、自然等方面的各种信息,丰富网站内容。展开+
www.wl.gov.cn - 2025-07-04 - 收藏 点击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