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5分类目录 » 网站目录 » 综合其它 » 政府组织 订阅RssFeed

List
网站分类目录最新列表

上海学前教育网

作为上海教科网“一网五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学前教育网(www.age06.com)于1999年4月21日正式开通。备案单位名称备案单位类型备案编号备案审核时间上海市黄浦区学前儿童发展监测中心事业单位沪ICP备05008832号2019-12-04

www.age06.com - 2023-01-17 - 收藏 点击查看

株洲市人民政府

株洲,古称“建宁”,现辖三县一市五区,总面积112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0.3万人。2021年,全市实现GDP3420.3亿元。株洲是底蕴深厚的神农福地。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开创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并安寝在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炎帝陵被誉为“神州第一陵”,是海内外华人寻根谒祖的圣地。炎帝陵景区为国家5A级景区。株洲是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毛主席一生16次到株洲,朱毛第一次会面、土地革命第一次插牌分田、第一次将支部建在连上、中国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等伟大革命实践活动均发生于此。茶陵县、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年代,涌现了李立三、谭震林、耿飚、杨得志、宋时轮、左权、蔡申熙等一大批革命家、军事家,诞生了41位开国将军。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株洲政府门户网站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湘ICP备08100635号-3 审核时间:2022-06-28

www.zhuzhou.gov.cn - 2023-01-17 - 收藏 点击查看

荆州市人民政府网

荆州地处湖北之中、中部之中,素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一座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滨江城市。全市国土面积1.4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23万,下辖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市、洪湖市8个县市区和荆州开发区、荆州高新区、纪南文旅区3个功能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是全国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精细化工基地、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国大遗址保护示范区、国家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和长江重要港口城市。荆州历史厚重、文化灿烂。荆州是荆楚文化的根脉所在。“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2700多年。自公元前689年楚国建都纪南城,先后有6个朝代、34位帝王在此建都,是当之无愧的“帝王之都”。从“天下第一循吏”孙叔敖到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从荆州走出去的宰相达138位,是名副其实的“宰相之城”。从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到李白、杜甫,大批文人墨客在荆州吟诗作赋,也是实至名归的“诗词之市”。关公镇守荆州十年,其“忠、义、仁、勇”的精神品质千古流芳,成为华人崇拜的“武圣”“财神”。始建于三国时期的荆州古城墙,被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荆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孕育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进取精神,“清廉高洁,至死不渝”的屈原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九八抗洪精神,以及“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处置中荆州人民展示的“大义大爱”精神,都成为荆州有别于其他城市的鲜明特征。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鄂ICP备05028271号-1 审核时间:2021-12-31

www.jingzhou.gov.cn - 2023-01-17 - 收藏 点击查看

六安市人民政府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省会合肥经济圈副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接点城市、长三角产业转移辐射城市、国家级陆路交通枢纽城市。辖区东邻省城合肥市,南接安庆市和湖北省英山、罗田两县,西与河南省商城、固始毗连,北接淮南市并与阜阳市隔河相望。地跨东经115°20′~117°14′,北纬31°1′~32°40′。东起舒城县杭埠镇太平村,西至金寨县沙河乡余家湾,宽176公里;南自霍山县太平畈乡挂龙尖,北至霍邱县周集镇朱港,长约179公里。全市总面积15451.2平方公里。市辖金安、裕安、叶集3个区,霍邱、金寨、霍山、舒城4个县,以及国家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全市设有130个乡镇,10个街道,144个城市社区,1811个行政村。截至2021年末,六安市户籍人口583.6万人。  2021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位次创历史最好水平。生产总值增长11%,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居全省第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7%,居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居全省第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3.6%,居全省第三;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4%、10.8%,居全省第五、第六。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六安市人民政府网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皖ICP备11015645号-1 审核时间:2022-05-11

www.luan.gov.cn - 2023-01-17 - 收藏 点击查看

黔西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黔西地处乌蒙高原东部、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距省会贵阳68公里,距毕节市政府所在地七星关区77公里,有“水西门户、贵筑藩屏,黔中腹地、省府咽喉”之称,享有“中国杜鹃花都”的美誉。市域总面积2380.5平方公里,辖25个乡镇、5个街道、364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彝、苗等18个民族,人口近百万。黔西文化底蕴厚重。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观音洞古人类遗址是中国南方人类始祖的发祥地,素有“北有周口店、南有观音洞”之称;水西政权延续了15个世纪,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地方政权统治时间长度之最。这里有凝聚着明代杰出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历史功绩的“龙场九驿”古驿道,有寄托明代大儒王阳明“天下无不可教化之人”哲思的古象祠,是在清史上留下廉洁美名的兵部尚书李世杰的故里,有烙下黔西文明印记的三楚宫、武庙和水西古城等历史人文景观,还有留下血染风采的鸭池河战斗遗址等红色胜迹。这里是贵州地方代表剧种《黔剧》的故乡,古韵悠悠的“文琴戏”、活泼有趣的“花灯戏”、原始粗犷的“太来阳戏”无不特色鲜明、引人入胜。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黔西县人民政府网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黔ICP备16003485号-1 审核时间:2022-04-25

www.gzqianxi.gov.cn - 2023-01-17 - 收藏 点击查看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

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市区三面环山,平均海拔800米。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236毫米。现辖7区1县、3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个综合保税区,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5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5万,聚居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56个民族,城镇人口占90%以上,是全疆唯一大型城市,中亚地区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乌鲁木齐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古代世界四大文明在这里汇流,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指引下,在党中央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坚强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聚焦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现已发展成为全疆最大的商贸服务业和工业制造业中心,我国向西开放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乌鲁木齐市政府网 主体性质:事业单位 备案证号:新ICP备05001907号-1 审核时间:2020-10-20

www.urumqi.gov.cn - 2023-01-17 - 收藏 点击查看

铜仁市人民政府

铜仁市地处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是贵州向东开放的门户和桥头堡,自古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美誉。全市总面积18003平方千米,辖2区8县、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人口449.30万,聚居着汉、苗、侗、土家、仡佬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0.45%。铜仁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和贵州省委、省政府定位的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铜仁历史绵长,人文荟萃。历史沿革源远流长,秦代属黔中郡,汉时改隶武陵郡,蜀汉时始有县治。2011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开启了铜仁发展新篇章。湘楚文化、巴蜀文化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交融浸润,造就了铜仁绵长厚重的人文历史,涌现出了贵州开科取士第一人田秋、明朝理学家李渭等名士,孕育了严寅亮、周逸群、旷继勋等历史人物。铜仁物华天宝,资源富集。全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雨热同季,润物宜人。境内有沅江、乌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29条,水资源总量162亿立方米,天然饮用水年流量达24亿立方米,已查明地热矿泉23处,县县有温泉。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40多种矿种,其中锰矿储量5亿吨,是全国三大锰矿富集区之一。动植物资源丰富,境内有以黔金丝猴为代表的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以天麻、杜仲为代表的药用植物2000多种。油茶、梵净山绿茶、石阡苔茶等特色产品畅销省内外,国际编号“215021”号小行星命名为“梵净山星”,“梵净山珍·健康养生”“梵山净水·泡茶好水”“梵净抹茶·香溢天下”的特色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铜仁日渐成为令人神往的康养胜地。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铜仁市人民政府网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黔ICP备17007727号-1 审核时间:2020-07-07

www.trs.gov.cn - 2023-01-17 - 收藏 点击查看

德州市政府门户网站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占山东省总面积的7.55%。下设11个县市区,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560万。德州市拥有“中国太阳城”、“中国功能糖城”、“中国中央空调城”、“中国粮油食品城”、“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城市名片,被命名为“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 “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产业基地”和“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德州是国家交通运输主枢纽城市。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德州市人民政府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鲁ICP备05030298号-1 审核时间:2021-01-11

www.dezhou.gov.cn - 2023-01-17 - 收藏 点击查看

颍上县人民政府

颍上县位于淮河、颍河交汇处,总面积1987平方公里,耕地12.5万公顷,2021年户籍人口179.43万,常住人口119.8万人,辖30个乡镇、348个村(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示范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森林城市、省文明县、省平安县等荣誉称号,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并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全县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产业兴城、工业强县”“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深入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和“优良作风建设年”活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一季度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5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亿元,同比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47.4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55.3亿元,同比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8:42.1:49.1。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颍上县人民政府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皖ICP备06006166号-1 审核时间:2019-12-09

www.ahys.gov.cn - 2023-01-17 - 收藏 点击查看

枣庄市人民政府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地跨东经116°48′—117°49′,北纬34°27′—35°19′。东与临沂市平邑县、费县、兰陵县接壤,南与江苏省徐州市的铜山县、贾汪区、邳州市为邻,西濒微山湖,北与济宁市的邹城市毗连。东西最宽56公里,南北最长96公里,总面积456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7%。【建置区划】 枣庄市境域原为峄县、滕县辖地。夏朝,境域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今枣庄市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部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偪阳国。西周,今枣庄市东部属鄫国,南部属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郳(鲁国附庸国)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市东属鄫国,南属宋之偪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齐之滕国和小邾国。宋灭偪阳国后,改偪阳为傅阳。齐国南进占领薛国后,薛国更名为舒州。战国时期,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仍为齐之滕国。后舒州又改称薛国后,小邾、傅阳、兰陵皆属楚国,公元前254年,全境属于楚国。秦朝,废分封制,置郡、县,枣庄境东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为傅阳县,西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汉,撤小邾置蕃县,西北部先后属鲁国、沛国,东南部分属琅琊国、彭城国,置氶县、鄫县、阴平县,全境均属东海郡。三国时,今枣庄地区属魏。魏沿袭秦制。晋,仍袭汉制。隋朝,升滕县为滕郡,郡治滕县,废鄫州,改兰陵县为氶县,不久改氶县为兰陵县。唐朝,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兰陵为氶县,隶属沂州琅琊郡。滕县属彭城郡。 网站备案信息 单位名称:中国枣庄 主体性质:政府机关 备案证号:鲁ICP备17010776号-1 审核时间:2020-10-15

www.zaozhuang.gov.cn - 2023-01-17 - 收藏 点击查看